夏县打造旅游品牌拉动经济发展
来源:运城日报作者:秦建伟时间:10-05-28点击:
今年“五一”期间,夏县各景区游人如织,旅游业全线飘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夏县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着眼市场需求,按照“建设山川秀美的文化生态旅游县”这一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不断培育旅游产业,全力打造“人文夏县、古都夏县、绿色夏县”的旅游品牌,先后投资7000万余元,完成了泗交生态旅游资源和小城镇开发工程,司马温公祠广场、墓地山门、禅院牌楼和涑水书院恢复工程,堆云洞抢修工程,瑶台山景区开发工程,温泉三星级宾馆改造工程,使旅游产业成为该县经济发展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面对新一轮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如何突出特色、优化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夏县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后认为:全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不仅文物数量多,而且时代早、价值大、品位高,有国保文物单位6处、省保单位5处、市保单位7处、县保单位183处。在自然资源中,夏县温泉被誉为“华夏第一药汤”,泗交生态旅游区被称为天然“氧吧”,都是理想的生态旅游胜地。
对此,该县决定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以旅游业的大发展、大突破,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该县编制了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泗交旅游开发规划,并结合“人文夏县、古都夏县、绿色夏县”和建设运城“后花园”的旅游业发展定位,积极开发旅游资源,不仅在景区景点的建设上精雕细刻,而且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关联产业中做文章、要效益,切实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既要突出主题定位,又要创新开发机制,这是做强做精旅游产业的基础和前提。对此,该县一是创新建设机制。在景区景点的开发上采取“政府总体规划、单位分头承建”和“基础设施集体承建、受益项目私人投资”的机制,搭建了开发旅游业的基础平台,进一步吸引客商投资旅游业。二是创新融资机制。旅游资源的开发,仅靠集体投资远远不够,必须吸纳大量的社会资金。该县坚持“政府主导、行业主管、企业主营”的原则,用优惠政策驱动,不断吸引民间投资开发建设各个景区景点。三是创新经营机制。该县对景区景点的管理和经营坚持“政企分开、事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按照“文物产权性质不变、用途不变、管理主体不变”的要求,采取企业化经营的手段,规范经营主体,推动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该县重点针对运城、临汾、侯马、三门峡等周边客源市场,积极开展了全方位的宣传促销活动。一是借助媒体促销,即通过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播出专题节目、发表特约文章,在周边市县电视台播放夏县旅游专题片,建立网站等形式,有力地扩大了夏县旅游的知名度。二是举办活动促销。该县先后举办禹都文化节、泗交旅游资源推介会、泗交生态健康游、《司马光砸缸》邮票首发式、堆云洞开业典礼、瑶台山开光大典等活动,不断推出新的“卖点”,为该县的旅游业造势添彩。同时,积极组织司马光祠、堆云洞、瑶台山、金楼山、宇达工业示范园5处景点参加“运城旅游一票通”活动,扩大了夏县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口号开路形象促销。该县结合每处景点的特色确定其形象宣传口号,如“华夏第一都”——禹王城,北宋名相、史学巨匠墓祠——司马光祠,道教名观——堆云洞,“华夏第一药汤”——夏县温泉等。
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来夏县旅游的人数不断增长和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当地的交通、餐饮、零售等第三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快。
正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