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晋文公重耳
来源:《五千年文明河东人》作者:管理员时间:09-06-06点击:
晋文公,名重耳(前697年~前628年),晋献公次子,与申生、夷吾并称三公子,为大戎狐姬所生。好结交,敬名士,任用贤才。在位前受献公宠姬骊姬所迫,流亡列国十九年,历尽坎坷,饱受艰险,多有磨练;掌政后,励精图治,重民富国,强兵征伐,遂成霸业,为春秋“五霸”之一。
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献公听信骊姬谗言,逼死太子申生,重耳被迫出逃,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涯。
重耳偕家臣赵衰、狐偃、贾陀、先轸、魏武子、介子推及随从数十人,渡黄河投奔戎狄。狄为重耳母国,善待重耳,以咎如女为重耳妻。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献公卒,大夫里克杀奚齐,迎重耳返国立君,重耳谢辞说:违背父命出逃,父死不能侍丧,怎敢立君。里克只得迎夷吾回国,立为惠公。惠公七年(前644年),感于重耳可能危及君位,欲入狄谋杀重耳。重耳听说,与赵衰等合谋:狄人国小,只足以休养,不足为后援,不如投奔大国。于是去齐国。
经卫国,卫文公闭城不纳。过五鹿(属卫地,今河南汉阳县境),求食于田间。农人予以块土,重耳恼怒,赵衰说:给予块土,就意味着赠予土地,应该拜受。
至齐,齐桓公礼遇重耳,“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留居齐国五年,重耳溺于妻爱,不思兴业。齐女劝重耳为返晋奔走,重耳说:安乐为人生所求,我是不会离开安乐之地而去的!齐女说:您作为一国公子,流离出亡,众贤士舍命相随,而今公子不以功业报答诸贤士,反到沉于女爱,为公子感到羞耻。遂与赵衰、狐偃共谋,酒醉重耳,车载出行。
路经曹国,曹共公无礼,欲以重耳畸肋取乐。幸而,曹大夫厘负羁暗中相助,私赠食物,才得离开曹国。至宋国,宋襄公败于楚军,负伤,无力相助。到郑国,郑文公漠视重耳,郑臣叔瞻谏郑君说:重耳贤能,跟随者多相国之才,君与公子同姓,应予礼待。郑文公说:逃亡来郑的诸侯公子那么多,怎能一一礼遇!叔瞻说:不礼待,不如杀重耳,以免遗患。郑君未听。重耳等离郑赴楚。
楚成王以诸侯之礼迎重耳,予以厚遇。成王问道:公子返国,将如何回报我?重耳答道:皮裘珠宝玉帛,君王厚藏有余,我不知道送什么好?成王道:然而,总不能不报答的罢?重耳说:万不得已,与君王交兵于原野,我会退避三舍的!数月后,秦穆公召重耳赴秦。成王说:楚、晋相距甚远,经数国才能到达。秦、晋相邻,秦穆公贤德,定会助公子返国立君的。赠厚礼为重耳送行。
秦穆公及夫人穆姬敬重重耳,以女怀赢为重耳妻(怀赢为惠公太子圉之前妻)。穆公与重耳饮酒,赵衰献歌《禾苗》诗,穆公说:“公子急于返国,我是知道的。”重耳拜穆公说:重耳仰仗穆公,犹如禾苗盼望及时雨。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惠公卒。十二月,晋大夫栾、欲暗自来秦会重耳,愿作为内应迎重耳等返晋。于是,穆公亲率大军护送重耳归国。至黄河,穆公分兵重耳,依依惜别。渡河,重耳命手足茧粗、面容苍黑的人列于后队,并弃置“笾豆”、“席蓐”等旧器物。狐偃听说失声痛哭。重耳问何故?狐偃说:笾豆是我们窘困中进食之器,席蓐是大家流亡时息卧的用具,公子返国将享富贵了,就抛弃不用,手足茧粗是为公子功业奔波的结果,面容苍黑是艰险苦难所致,公子立君在即,就疏远了我们,怎能不痛心!重耳内疚失悔,投玉璧于河中,发誓说:回国,如不同诸贤士同心,就和玉璧一样,河伯为证!
二月,入曲沃,朝于武宫,即位立君,是为文公。怀公圉逃往高梁(今山西临汾市),被杀于高梁。
文公即位,勤于修政,励精图治,“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才”。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吸引邻商入晋,互通有无,经济获得了一定的繁荣。同时,“赋职任功”,“举善援能”,对“从亡者及功臣”封邑尊爵,昭雪起用受惠、怀二公迫害的旧族,提拔才能佼异的新贵,笼络了新旧贵族,使统治集团和谐相处。文公更致力于精兵强民,称霸诸侯。文公问狐偃:减刑罚,松关禁,能使民善战吗?回答:不能!文公又问:赦囚犯,足民食,就可以了吧?狐偃回答:不足,只有“信赏严罚”、“不避亲贵”才利于兵精民强。文公令群臣劳作田圃,日中为期,颠颉迟迟而来,文公挥泪斩颠颉之脊以明法。文公与颠颉至交,颠颉受法震动朝野,政纪、军令更加严明。
文公二年(前635年),周“天子蒙尘”,襄王弟叔带借狄人军马陷京都洛邑,襄王逃往郑国。秦国发兵“勤王”,赵衰进谏文公:称霸必先尊周,后秦国勤王,难于令天下;先诸侯而尊周,才能利于晋称霸。三月,晋兵发阳樊,围温等邑,护送周襄王回京。四月,败狄人,杀叔带、隗后、颓叔等。周襄王赐文公温、原、阳樊、攒茅四地,文公得以“宣信诸候”。
文公四年(前633年),楚成王联合陈、蔡、郑、许等国围宋都商丘,宋大司马公孙固来晋求救。晋文公扩二军为三军,兵伐楚国新盟曹、卫二国,诱楚解救,以解宋围。五年(前632年)初,文公借卫道攻曹,卫成公不许,绕道渡河南下,侵曹伐卫。正月,取五鹿,二月,下敛盂,卫成公求和,文公不允,卫成公逃往襄牛,三月,晋军入曹,计擒曹共公。
宋围未解,成公再次求救。晋文公与秦、齐联盟,以曹、卫土地补赏宋国,楚成王由宋退兵。楚大夫成子王派使臣宛春议和:如晋允诺曹、卫复国,楚不再攻宋国。狐偃拒绝说:晋君只能得到一个未被楚国降服宋国,而作为臣子的子玉却要得到被晋军打败的曹、卫两国,那有这样的道理!文公依先轸之计,囚来使宛春,迫使曹、卫两国宣告与楚背盟,以触怒楚国。楚将子玉果然大怒,攻打晋军。文公令晋后退30里,楚军进逼,再退,先后退三舍(合90里)。文公实现许楚王“退避三舍”诺言,避楚军锋芒。
四月,晋文公、宋成公及秦、齐聚兵城濮(今河南濮阳),与楚决战。文公以战车七百乘猛攻楚军两翼,秦、齐、宋诸军齐力击破,楚军陷重围,大败而去。是役,史称“城濮之战”,为春秋会战之最。
五月,文公献俘周襄王,襄王赐弓矢醴酒,命文公为“侯伯”(即霸主)。同年冬,文公请周襄王于践土(今河南荥阳)大会诸侯,中原诸侯尽与晋国为盟,文公遂为“盟主”,史称“践土之盟”。
九年(前628年)冬,文公卒。在位9年,文公侵曹伐卫,救宋服郑,败楚威秦,终于“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身列“五霸”。
文公葬于都绛之南(今绛县下村西岭),冢墓犹存。
正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