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裴松之
来源:《五千年文明河东人》作者:管理员时间:09-06-06点击: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祖籍闻喜,于西晋末年移居江南,是南朝刘宋时著名的史学家。裴松之自幼好学,八岁即能诵读《论语》、《毛诗》,青年时代已精通经史。二十岁为官,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彰县令、尚书祠部郎等职。晋元熙二年(420年),受司州刺史刘裕之聘为州主簿。不久,刘裕北伐中原,松之相从。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宋朝,以松之“为廊庙之才,不宜久居边务”,召为太子洗马,后为零陵内史、国子博士。宋元嘉三年(426年),宋文帝以《三国志》过于简略,令松之为之补注。此时距《三国志》问世已一百三十余年。裴松之受命之后,“上搜旧闻,傍摭遗逸”,先后引征了二百一十余种有关文献,进行了补注。注文字数几乎等于陈寿《三国志》正文。他呕心沥血,历时三载,于元嘉六年(429年)七月写成。宋文帝看过后赞叹道:“此为不朽矣!”裴松之在上表中自述作注方法为四点:“补阙、异闻、矫正、论辩”。清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其作注方法为六点:“辨是非、核讹异、详委曲、补阙佚、评生平、附同类”。今人则总结为三条:一为开创了博采群书,补阙备异的新体例;二为开创了史学考证的先例;三为开史学评议之端。《三国志》注文所引200种书籍,90%已亡佚,幸赖裴《注》征引,尚可见其大略。此为裴《注》对中国史学的一大贡献。裴松之完成《三国志注》后,出任永嘉太守,后入补通直散骑常侍,南琅邪太守。在他八十岁那年又奉命继何承天之后撰写本朝国史《宋书》,但未及动笔就去世了。
裴松之主要著作还有《晋纪》、《宋元嘉起居注》、《裴氏家传》、《集注表服经传》、《裴松之集》等。
正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