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郤缺
来源:《五千年文明河东人》作者:管理员时间:09-06-07点击:
郤缺,东周时晋国冀(故里在今河津范家庄一带)人。晋献公时,郤缺与其父郤芮均在朝为官,后因其父谋杀晋文公重耳事受到株连,被贬为庶民。
郤缺回到家乡,布衣淡饭,躬耕南亩,与邻舍和睦相处。晋文公派大臣臼季子出使秦国,路过冀,见郤缺在田里锄草,他的妻子给他送饭。非常有礼貌地把饭捧给郤缺,郤缺也象对客人一样与妻子互相礼让。臼季子很受感动。回国后对重耳说:“臣过冀见郤缺和他的妻子相敬如宾。臣以为,互相敬爱是德的集中表现。有德的人就可治理国家。请把郤缺召回来使用。”晋文公采纳了他的意见,封郤缺为下军大夫。晋襄公元年(前627),晋狄战争,缺身先士卒,俘获白狄子,因功被襄公晋升为卿,并把冀赐与他作为领地。后人把郤缺锄田的地方称做“聚德田”,把故地冀一带称为“如宾乡”。
晋灵公元年(前620),晋战败卫国并占领其地,郤缺对中军元帅赵盾说:“叛而不讨固然不足以显示国威,然而敌已顺服,如果不施以仁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怎么能说有德?无威无德怎么能使其他国家佩服而拥戴晋国为霸主呢?”赵盾听了很高兴地归还了卫国的土地。之后他又说服赵盾,召回了叛逃至秦后又愿意悔改的上军大夫士会。晋成公六年(前601)郤缺接替赵盾为中军元帅。景公二年(前598),由他主持,与狄国达成各守疆土互不侵犯的协议。死后谥成子
正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