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豫让
来源:《五千年文明河东人》作者:管理员时间:09-06-07点击:
豫让,春秋战国时晋国人,生年不详,卒于晋敬公五年(前447年),属于先秦时期晋国的一位著名刺客。今永济常青乡东下村有豫让墓(见《永济县志》1991年版)。
豫让初是范中行氏的家臣,但范中行氏不能尽其用,以后他便离开范中行氏而做了智伯的家臣,并受到重用。当时智伯与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等四卿共事晋哀公,而智伯为四卿之首,晋哀公之政事几乎皆决于智伯。晋哀公四年(前453年),智伯联合韩、魏二氏攻打赵之晋阳时,没想到千钧突变,赵襄子联合韩、魏二氏大败智军,并弑智伯。
智伯既灭,赵襄子便将智伯头骨涂上漆作为饮器。豫让逃到了山中,思念智伯平时对他的好处,并怨恨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骨做成饮器,发誓行刺赵襄子,为智伯报仇。每自嗟叹日:“士为知己者死,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亦不愧矣!”于是便将其名姓改为“刑人”,进入宫中,将全身用漆涂抹,挟匕首,吞炭装哑,常躲入厕所或暗伏桥下,寻找各种机会谋刺赵襄子。一次赵襄子入厕所,觉得动静异常,便问其怎么回事,这时豫让手持利刀刺向赵襄子,并曰:“欲为智伯报仇。”赵襄子侍卫要杀豫让,被襄子挡住,说,“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于是放豫让乃去。没过多久,赵襄子外出办事,至一桥头,马突然惊叫,襄子曰:“桥下此必豫让。”派部下查之,果是豫让。于是襄子乃对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灭范中行,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我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不知我,皆以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又曰:“嗟乎让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余前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余不能复释之。”豫让曰:“让闻名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让,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让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于是赵襄子更感豫让之义气,便将其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剑向赵襄子之衣连刺三剑曰:“吾可以报智伯矣!”,遂伏剑自刎。
豫让死后,赵国上下闻之都很感动,有很多人皆感动得哭出了声来。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豫让忠于智伯,愿为智伯而死的这一做法,曾被儒家学派所接纳采用,借此向世人宣扬其“士为知己者死”的观点。
正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