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笔/绛墨制作技艺
来源:新绛县政府公众信息网作者:管理员时间:09-06-08点击:
绛笔
据野史记载,毛笔乃秦国大将蒙恬所发明,其带兵戍边路经绛州,将造笔术传于当地艺人,其后两千余年,经绛州人代代相传,不断改革创新,工艺日臻成熟,继后研发品种若干,尤以胎毛,羊毫,兼毫为最。至宋帝赵匡胤时,毛笔生产已达鼎盛时期,风靡一时。绛州毛笔常为历代朝廷贡品,与南方湖州毛笔齐名,素称“南有湖州,北有绛州”。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就曾在《昌黎集·毛颖传》中极力称颂绛州毛笔,由此可见新绛县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斑。绛州毛笔选料精良,均以优质羊毛,黄鼠狼尾为主,制作工艺精细共有82道,主要有水活和干活两大工序构成。
绛州毛笔具有尖、圆、齐、健不开叉特点,笔体美观大方,干净整齐,笔杆直,杆头齐,笔头直,笔尖均匀,笔锋整齐。
全国著名书法家韩左军用了新绛产的毛笔后吟诗赞道:“只道绛州澄砚好,谁知毛笔更堪豪”。全国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刘丙森、董寿平用过绛州毛笔后也纷纷题词留念,以示赞贺。l 996年5月人民画报专门对绛州毛笔做了介绍。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曾为绛州毛笔题词“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新绛经济”。
绛州毛笔源远流长,畅销省内外全国各地,并行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目前,由于体制改革,绛州毛笔传承受阻,新绛县正大力抢救,以延续这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不致失传。
绛墨
新绛墨锭生产历史悠久,最迟始于唐代,唐时已为贡品。清乾隆时期的秀元堂、翰兴斋、一品斋所产香墨已均为贡品,新绛故有“贡墨”之名。唐代大散文家韩愈写了一篇寓言《毛颖传》,因绛州墨陈年、浓墨,故拟人为“绛人陈玄”。说皇帝使用中山毛笔、绛州墨、弘农砚、会稽纸,可见绛州墨在当时已很驰名。1937年,全县尚有七家墨庄,年产墨锭一千八百公斤,翰兴斋所产的徽墨“二两龙门”、“一两朱子家训”、“五钱太华秋”等走俏全国。1966年新绛笔墨社所产“龙门”、“横翠堆青”、“百花”、“琢立堆珠”、“坠粉飘烟”等牌墨锭开始出口,远销海外。 新绛积文斋的墨锭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产品有大条、小条、圆条、长方条等类型。产品主要为手工制作,经过选料、配料、锤、揉、压等二十几道工序。所产墨锭乌黑铮亮,时间越久越亮,写字画画不浸不晕。而且陈墨还可治病,端午节,抓只蛤蟆,去掉内脏,装入陈墨,数日后,可治痄腮、毒疮。
正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