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旅游网已实现在线预定机票酒店景点门票 设为首页\收藏我站
便民服务:运城地图 天气预报 列车时刻表 公交路线 机场航班 运城旅游地图 运城行政地图 运城交通地图 运城电子地图 预订全国酒店 预定机票
运城旅游网 >> 旅游景点 >> 万荣 >> 万荣后土祠 - 中华祖祠
◎ 欢迎光临运城旅游资料最权威、最丰富、最全面的旅游网站 - www.517yc.com

万荣后土祠 - 中华祖祠

来源:原创作者:运城旅游网时间:09-05-29点击:

书法作品展示
后土祠

在万荣县西黄河岸边的庙前村,有一处占地面积25000多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后土祠,当地民间俗称后土庙。

后土祠,是古代帝王祭祀后土——土地之神地皇——华夏始祖女娲氏的处所。在上古时期,祭祀和战争是人们最重视的两件大事,所以《左传·成公十三年》有这样的说法:“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最初的祭祀对象是“社”,“社”就是土地之神,即后土圣母女娲氏。把女娲敬为土地神,这与女娲氏抟土造人的传说不无关系。从商代开始,祭祀的对象除了“社”之外,又加上“稷”,“稷”就是谷神,即周代的始祖后稷。在先秦的文献中,“社稷”就是国家的同义词,可见人们对土地神和谷神的敬仰程度。

传说轩辕黄帝平定天下,在汾阴扫地设坛,祭祀华夏始祖——圣母女娲氏。尧、舜之时,夏、商、周三代,都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 164年),汉文帝派遣官吏在汾阴县的黄河岸边修建后土庙。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在雍县(今陕西凤翔县南)祭天时,对大臣们说:“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汉书·郊祀志》下同)让大臣们讨论祭祀后土事宜。太史令司马谈和祠官宽舒建议在汾阴县祭祀后土,汉武帝便“立后土祠于汾阴上”,率领群臣到汾阴祭祀后土,“亲望拜,如上帝礼。”太史令司马谈是《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父亲,他的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与汾阴仅一水之隔,他建议汉武帝到汾阴祭祀后土,应当说在汾阴祭祀后土的活动,在汉武帝以前就有很久的历史了。司马谈作为史官,熟悉历史上的祭祀情况和汾阴县的风土人情,所以向汉武帝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汉武帝在祭祀完后土之后,泛舟于河汾之间,同群臣欢宴于船上,极目四望,秋风萧瑟,草木落黄,鸿雁南归,即景生情,吟唱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牎后来,汉武帝又先后五次到汾阴祭祀后土,并在后土祠建造了一座万岁宫,汉宣帝两次到汾阴祭祀后土,汉元帝三次到汾阴祭祀后土。汉成帝初年,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向汉成帝上奏章,认为到汾阴祭祀后土,要“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建议把对后土的祭祀活动改在长安北郊,把祭天的活动改在长安南郊。汉成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暂把祭天和祭地的活动改在长安近郊举行,不再去汾阴祭祀后土了。过了两年,匡衡因为别的事情被罢了官,朝野上下都认为这是对匡衡的报应,认为他不应该建议皇帝轻易改变祭祀天地的地方。汉成帝十分后悔当初听了匡衡的建议。汉成帝永始三年(前14年),汉成帝的母亲看到皇帝久无子嗣,便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令,决定恢复皇帝至汾阴祭祀后土的“先帝之制”。皇太后认为汉成帝当初把祭祀天地的地方换在长安南北郊,得罪了皇天后土,失天地之心,天地之神降罪,以致皇帝久无子嗣。汉成帝永始四年(前13年)三月,汉成帝率群臣渡黄河,到汾阴祭祀后土。其后,汉成帝又先后三次到汾阴祭祀后土。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光武帝率群臣到汾阴祭祀后土。这是汉朝皇帝最后一次到汾阴祭祀后土。

唐代,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大臣张说向唐玄宗上奏说:“汾阴上有汉家后土祠,其礼久废,陛下宜因巡幸修之,为农祈谷。”(旧唐书·张说传》)开元十一年(723年)、开元二十年(732年),唐玄宗两次到汾阴祭祀后土。在开元十一年祭祀后土时,在后土祠掘得两尊古代宝鼎,便将汾阴县改为宝鼎县。《唐大诏令集·祀后土赏赐行事官等制》有这样的记载:北巡并都,南辕汾上,览汉武故事,修后土旧祠。时为仲春,地气萌动,将先政本,为众祈谷宝鼎出地,奠此币玉,荣光塞河……改汾阴为宝鼎。在开元十一年祭祀后土之前,唐玄宗下令对后土祠进行扩建,使后土祠的建筑规模更加壮观。唐代诗人李峤的《汾阴行》一诗,对开元年间祭祀后土的盛况有如下描述:“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旗。”“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銮舆。五营夹道列容卫,三河纵观空里闾。”“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兴出。彼汾之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在河中知府和朝中文武百官的请求下,宋真宗同意在次年春到河东祭祀后土。当年,派兵士5000人修筑通往后土祠的道路,责成有关官员制订祭祀的礼仪程序,并对后土祠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行宫祠庙,缔构一新。并在后土祠内新塑了后土圣母像。经过整修扩建的后土祠,庄严宏巨,当时号称“海内祠庙之冠”。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四年春天,率文武百官到河东祭祀后土,其礼仪十分隆重,史称“跨越百王之典礼”。祭祀活动结束后,宋真宗在后土祠旁边的穆清殿大宴群臣,“赐父老酒食衣帛”。宋真宗还亲自写了一篇《汾阴二圣配飨铭》,追述汉唐祭祀后土之盛况,表达宋代敬奉后土圣母之诚心。在大中祥符四年祭祀后土时,宋真宗在黄河岸边看到“荣光溢河”,即祥瑞之光出于后土祠旁的黄河中,便下令改宝鼎县为荣河县,以资纪念。荣河县的名称一直沿用到1954年。宋哲宗元二年(1087年),因后土祠年久失修,庙貌颓圮,官方又派人对后土祠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东西饰御碑之楼,四角葺城隅之缺。金字榜碑,绘彩焕烂。前殿后寝,革故翻新。”竣工之日,“邦人瞻观,远近为之欢欣鼓舞,携带老稚来歆享,益加敬焉。”(宋杨照《重修太宁庙记》)由此可知,不但官方对后土祠的祭祀活动十分重视,民间对后土祠祭祀活动的看重,不亚于官方。每年的春天,当地百姓都要到后土祠举行祭祀后土的活动。

宋代之后的金、元两代,皇帝虽然没有亲自到荣河祭祀后土,但在金章宗完颜和元世祖忽必烈时,都曾专门派遣官员到荣河祭祀后土。明、清两代,由于路途遥远,到山西西南部的荣河县去祭祀后土实在不方便,便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放在北京举行。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社稷坛,就是明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明代皇帝在社稷坛的祭祀活动,实际上是对汉、唐、宋各代皇帝祭祀后土的延续。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又在北京安定门外修建专门祭祀土地神的地坛。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一直到清末,地坛成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的专用场所。但在山西南部,民间对荣河后土祠的祭祀活动,依然举办得十分隆重。

从传说的黄帝在汾阴扫地为坛祭祀后土算起,华夏民族对后土圣母的祭祀已经历了近5000年。从汉武帝公元前113年在汾阴立后土祠祭祀后土算起,以官方或民间的名义对后土圣母的祭祀活动也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无论是汉、唐、宋、元,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都对后土圣母顶礼膜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万荣后土祠,堪称中华民族的根祖。

后土祠的原址在汾阴上,汾阴是一条背汾带河的长形高地,长四五里,广二里多,高十余丈。汉武帝所立的后土祠就在这里,汉代的几位皇帝和唐玄宗、宋真宗率领文武百官都是在这里顶礼膜拜。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黄河干流向东摆动,汾阴被黄河侵蚀,汾阴上的后土祠受到洪流的威胁,随时有被淹没的危险。到明万历末年,后土祠只得往东移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黄河水决,后土祠内的建筑大部分被黄河冲毁,只留下秋风楼和门殿。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再决,连秋风楼也一同淹没于黄河中。康熙二年,后土祠移地重建于今庙前村北。同治六年(1867年),后土祠再次被黄河冲毁。同治九年(1870年),后土祠再次移建于庙前村北的高崖上,一直留存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现存的后土祠,东西宽105米,南北长240米,占地面积25286平方米。祠内现存建筑有山门、舞台、献殿、正殿、东西五虎殿、秋风楼等,布局严谨,结构合理。和唐宋时期相比,现存的后土祠规模要逊色不少,但仍不失为一处庞大而辉煌的古代祠庙建筑群。祠内的正殿、献殿,建筑工艺精巧,光彩夺目,是祠内建筑的精华。祠内的舞台由三座舞台前后联缀布列,形成“品”字形格局,为全国独例,至为珍贵。秋风楼位于正殿之后,因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刻而得名。楼高32.6米,下部为一高大的台基,东西穿通。楼分三层,四周回廊。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结构古朴精美,形制巍峨劲秀,为现存古建筑中罕见的珍品。祠内保存的宋代碑刻《汾阴二圣配飨铭》,是由宋真宗亲自撰写并书丹的碑刻,我国古代由皇帝书丹的碑刻并不多见,因而此碑是中国古代名碑之一。正是由于后土祠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1996年,国务院确定万荣后土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每逢农历的三月十八,都有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在后土祠举行。远在港台的同胞,也经常组成“赴大陆后土祭祖团”,到万荣后土祠虔诚地祭拜华夏民族的始祖———后土圣母女娲氏。海峡两岸的同胞,在阵阵礼乐声中,敬奉着共同的始祖。圣母像前的袅袅青烟,正是华夏儿女对圣母诉说着绵长的思念。

随着近年来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热情的高涨,后土祠每年春季的大祭活动规模也一年大于一年,参加人数最多时达到3万多人。现存的后土祠已年久失修,空间狭小,无法满足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活动的需求,修复和开发后土祠这一华夏根祖文化代表性建筑的呼声也一年大于一年。欣闻山西省政府已将修复和开发后土祠一事列入议事日程,将拨巨款修复万荣后土祠这一历史名胜,把后土祠的建筑规模恢复到宋元时期的规模。2003年农历三月十八,在万荣县后土祠举行的全球华人公祭后土圣母大典,从而揭开了新世纪开发后土祠、弘扬中华根祖文化的序幕。(来源:太原旅游信息网)

后土祠 后土祠 后土祠

正文完毕

在外运城人请加入运城老乡会

希望本网站的资料能为您带来方便!

征求资料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4-2020 我要去运城. All Rights Reserved.